来源:51社保网浏览:193 次
对于拥有大量员工的大中型企业来说,有一项费用是HR必须关注的,那就是残保金的缴纳。
最近多地发布残保金征收通知
依据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》,企业人数在30人以上,就需要按照固定安置残疾人,未按“规定比例”安排残疾人就业的“用人单位”,就需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。
很多公司因为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残疾人工作生活所需,现实情况不允许,确实没办法聘用残疾人,只得缴纳保证金。
一般企业需要缴纳多少残保金?
小编以北京和成都地区举例,让大家感受残保金下残保金的【重量】。
北京:残保金年缴纳额=(N*1.5%-n)*C;
成都:残保金年缴纳额=(N*1.6%-n)*C;
其中:N=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,n=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,C=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,1.5%是北京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,1.6%是成都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。
我们举两个例子:
例子一:公司2020年单位平均工资按照106168元(北京市2020年企业在职年平均工资)计算,职工人数31人,北京市要求的残疾人就业安排比例是1.5%,实际公司安排残疾人0人,安置比例小于1%(实际安置比例为0%),那实际我们就只按照应纳费额的90%缴纳,相当于减免了10%的费用。根据计算,公司需要缴纳三万多元的残保金。
例子二:公司2020年工资总额710万,职工人数80人,四川省要求的残疾人就业安排比例是1.6%,实际公司安排残疾人1人,安置比例小于1.6%,但是大于1%(实际是1.25%),那实际我们就只按照应纳费额的50%缴纳,相当于减免了50%的费用。根据计算,虽然减免了50%,但是公司仍需要缴纳四万多元的残保金。
从中可以看到,如果企业员工众多,没有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,每年的这笔残保金费用,将是十分庞大的。社平工资逐渐上涨,残保金也水涨船高。
如果企业自己安置残疾人,也需要考虑办公室的环境配置、常规设施能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,还有和正常员工的融入程度。这也是一系列费用投入,说不定比直接缴纳残保金更多。
企业如何减免残保金?
一、选择岗位外包,减少公司人数
残保金的缴纳金额有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企业人数,企业员工越多,残保金交得越多。想减免企业费用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,可以考虑岗位外包。
岗位外包是指企业的员工仍旧在企业从事原工作。岗位外包后,企业员工和企业形成劳动主体隔离,不计入企业总人数中,通过这种形式减少企业员工人数,既不会损害企业的利益,也不会损害员工的权益。
岗位外包除了以上好处,还有这些作用:
1. 减少HR的事务性工作
岗位外包后,劳动合同签订、入离职管理、日常的薪资发放、五险一金流程处理等事务性业务,都由外包公司跟进。
2. 帮助企业降本增效,降低风险
如果企业不选择岗位外包,企业需要承担以下成本:
① 为处理事务性工作聘请的多位HR或管理人员的薪酬(人员众多可能需要多个人员);
② 残保金费用(通过外包把企业员工降低至30人,可以不缴纳残保金);
③ 员工发生工伤,或非因工受伤带来的巨额赔付;
④ 产生劳动纠纷对企业带来的经济赔偿、名誉损失等...
二、与专业团队合作,安置残疾人
有的企业不想岗位外包,或者是岗位外包以后企业人数还是超出30人,仍需缴纳部分残保金。针对这部分企业,还提供残保金服务。
鞍山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长期和残联合作,建立了多个残疾人就业基地,帮助残疾人真实就业,实现企业和残疾人的双方共赢。
企业选择残保金服务,有以下好处:
1. 定制开发残疾人岗位:
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发展情况,定制开发适合的残疾人岗位。
2. 残保金申报减免服务:
为企业提供残疾人就业,残保金申报和减免一站式服务。方便快捷,减少企业繁琐的步骤。
3. 残疾人真实用工:
企业与残疾人签订真实劳动合同,合法合规用工。票证齐全,全程有凭证,可复查。
4. 提高企业社会形象
真实安置残疾人,帮助残疾人就业,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善举,帮助企业建立正面的雇主品牌形象。
岗位外包和残保金服务,为企业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。
最后,温馨提醒: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的,按照《残疾人就业条例》的规定,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财政部门,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,责令限期缴纳;逾期仍不缴纳的,除补缴欠缴数额外,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,按日加收5‰的滞纳金。